笔趣趣 > 轮回之帝国历史 >轮回之帝国历史

第二章 疑问

听了太监吉安的禀报,杨淑妃暗暗抹了一下忍不住要落下的泪水,低声说道:“请他们稍候,哀家马上就过去。”

她轻轻地站起来,稍微整理了一下衣衫,就在要转身离开时,却发现赵的眼睛睁开了。

“儿,你醒了。”

一个母亲,即使在困苦中展现在孩子面前的,多半也是温暖的笑容,但这后面往往隐藏着太多的辛酸。

“母后,你要出去吗?”

十岁的赵,哦,已经即将十一岁的小皇帝神情显然有着一种不安,他的眼睛里有着一丝浑浊。

孩子的依恋,至少帝国的太后是这样认为,总会激发女性伟大母爱的。她拉着孩子的手把它放到了自己的掌心中,轻轻地拍了拍,柔声说道:

“陆学士和张枢密来了,娘要去见他们。”

帝国小皇帝的神色依然还是有点不定。

“哦,老师来了。我可以也见见他们吗?”

没有多少母亲能拒绝自己孩子在病中的要求,哪怕是一些过分的要求,何况是这样一个无论怎样都很平常的理由。

“想老师了?”太后慈爱地又拍了拍孩子的手,“娘请他们进来。”

吉安领着陆秀夫和张世杰走了进来,然后和道士一起退到了外面。里间传来了两位大臣向皇帝和太后行礼的声音。

“臣拜见陛下,拜见太后。”

“老师,张枢密,你们……好像瘦了许多。”一个虚弱的声音在房间里响起。

“陛下关爱,臣等愧不敢受。陛下蒙难,实为臣等之罪过。还请陛下千万保重龙体。”

陆秀夫的声音有些颤抖,也许他和张世杰一样,内心还有点不安和自责。

“老师、张枢密,这怎么能怪你们呢,这都是天意啊。只是朕,暂时不能听老师讲课了。”

“陛下还是养病要紧。娘娘,臣……臣刚才又和张枢密、诸位大臣商量了一下,觉得……觉得目前还是前往占城较为稳妥。”

陆秀夫终于还是转向了主题,只不过接话之人他绝没有在事先想到。

“哦,老师,为什么呢?”

陆秀夫和张世杰都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这好像是小皇帝第一次关心国事,或许是孩子在病床上闷得无聊而产生的好奇心吧。

大臣们的商议陆陆续续飘到了外间。道士闭目坐在那里,仿佛充耳不闻。

“是啊,为什么…不去琼州呢?那里毕竟是我…大宋之地啊。”虚弱的声音再度响起。

当这声音传到道士的耳朵里时,他的心中忽然一动。

里间,陆秀夫和张世杰均微微一怔,他们有些困惑地一起望向太后。帝国太后则慈爱地看着小皇帝,也许这时候她的内心里,母亲和娇宠孩子之间的情绪占据了大部份,她难得地、清晰地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尽管她的语调仍然是那么轻柔。

“如果不是不太好的话,二位卿家和大臣们商量一下,就先去琼州吧。”

……

当陆秀夫和张世杰步出船舱时,就见道士正站在甲板上。一见到他们,那老道立即悄然迎上前来,作揖言道:“陛下蒙难,本应静养。海上漂泊,不利康复。占城海路遥远,风雨难测,先赴琼州,实未为不可。”

随即他以一种更为恭谨的语气接着说道:“国家大事,贫道本不该多言,还请二位大人多多见谅。”

陆秀夫和张世杰对望一眼,躬身回礼:“陛下龙体,还劳道长多加费心。”

说罢,俩人转身一起离开。

望着离去二人的背影,道士的眼中却有一种复杂难明之色。

宋景炎二年的十二月末,行朝海上的船队向琼州进发了。后世史书对此的记载是:“宋主欲往占城,不果。”但是,做这决定的过程,以及后来所发生的事,表面上在帝国浩瀚的史册里都能看到,甚至还能找到一些似乎不同寻常的蛛丝马迹。然而,一些更深的原因,却永远成为当事人和帝国深埋的秘密。

而这些史册同样没有记载下来的是:当帝国那个躺在床上的小皇帝听了太监吉安传言,船队已向琼州进发后,他暗中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彻底放松下来,闭上了眼睛,随着慢慢变得平稳、变缓的呼吸,进入了沉沉的深睡中。

也就在小皇帝入睡、帝国太后离开舱房之后,于近乎诡异的静寂之中,有一只手轻轻地搭上了帝国皇帝的脉搏。

……

东从沉睡中醒来,他看了看四周,房间里没有人,很安静。他依然不是十分确定自己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他第一次从黑暗中醒来时,意识还有点模糊,印入他眼帘的是一个泪水盈盈妇人的脸庞,周围还有很多陌生的人在忙碌着,哪个妇人和哪些人的衣着显然不是他所熟悉的款式。当“陛下醒了”的惊喜声传入到他耳朵里时,吃惊之余的他,本能的反应是试图直起身来,但来自身体的痛楚使他再次进入黑暗中。

当他第二次醒来时,神智已经清醒了一些,他感到自己的手在另一双柔软温暖的手中,身体的痛楚由于这双温暖的手仿佛减轻了不少。可是,当他看到在别人手中的“自己的手”是如此之小时,他的思感高速延伸到他的身体,感觉告诉他的结果,只能用惊骇欲绝来形容。在妇人梨花带雨的“孩子,你可醒了”的话语声中,他僵硬地、努力地想露出一个笑容,结果却又一次回到黑暗中。

东的意识终于再一次从黑暗中慢慢浮了出来,虽然他没有睁开自己的眼睛,但他五官的感觉显然要比以前灵敏了些,他感觉到屋里有人,有轻轻的脚步声。当以前的记忆片段闪电般掠过脑海时,他的第一个念头是“穿越”,第二个是“破碎虚空”。

东并不是一个喜欢大惊小怪的人,如果说“陛下,孩子”之类的词语,给予他的是惊奇,那么真正使他震惊的,是他身体的变化。他无法想象他现在是一个半大的孩子。是的,就是一个孩子。可他真的是个孩子吗?茶铺中的狂想还残留在记忆里,如果把两者联系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可怕。

到底他是他自己?还是他附在别人的身上?是什么力量导致这一切的发生?

一旦有了这样的疑问萦绕在脑海,人的情绪必然要出现波动,反映在气息上,就是呼吸出现了变化。

一只手轻轻地搭上了他的脉搏,他睁开了眼睛。眼前出现了一个道人,温和的笑容使他的心神微微平静了点。

“陛下醒了?”哪个道人轻声问道。

东没有答话。在情况不明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沉默。

屋子里面骚动起来,一个秀丽的妇人出现在眼前,在她喜悦的笑容里依然有泪水闪烁。

东记得这是第一次醒来时见到的那个女人。在迟疑中,他轻轻地、尝试着叫了声:“母后。”

女人迫不及待地捧住了东的手。

“官家,你可醒了,你要是有什么的话,让,让哀家可怎么好啊。”

伴随着她话语的,是晶莹的珠泪如泉水般涌出。

在道人的眼中,此时东的眼睛里依然充满了惊惧。这是正常的,任何一个人,更不要说是个孩子,在经历了那样的劫难后,心神难免不稳,如果一派祥和,那反而不可理解。

他转身对妇人说道:“陛下受惊,最好静养,太后还是不要过于激动,以免影响了陛下休息。”

女人依依不舍地放开东的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花。

“孩子,你不要说话,好好休息。”

东勉强露了一个笑容,慢慢地闭上眼睛。

“我是皇帝?哪个皇帝?这是什么朝代?这又是在哪里?怎么好像是在船上?哪个女人是谁?还有哪个道士是谁?我的身体怎么还是那么痛?”

带着一连串的问题,他渐渐又进入了睡梦中。

看着小皇帝再度入睡,道士的面容依然平和,但在他并不为他人所查觉的眼神中,却充满了疑惧。

飓风过后,当他被召到帝舟为端宗看病时,他发现小皇帝的状况极为糟糕。外伤尚不可虑,问题在于皇帝的经脉虚如游丝,稍有不慎,就有经断脉绝的可能。在他看来,此种情况,也许只有那几个传说中的前辈人物或有办法,但眼下,这就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

然而,令他更为惊惧的是,在端宗的脉象中,他又分明感到皇帝的体内似乎另有生机。

他苦思冥想,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也不敢下手。带着听天由命的心思,以及赌博的心态,他最后只是象征性地在伤口用了一些伤药,私下里他却暗暗的颂祝:希望真武大帝显灵,保佑一切平安。

总算苍天有眼,在经历了几次醒转又昏迷之后,皇帝的状况好转了,大臣们也开始相继过船前来看望,但陛下很少开口说话。

(后世史书曰:“帝至井澳,飓风坏舟,几溺死,遂成疾,十数日不能言。”)

只是当陆秀夫和张世杰前来看望陛下后,陛下的状况似乎又变得不稳定,这使所有人的心又都提了起来。

东很少说话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开始了解一个陌生环境时,最好的方法是多听少说。但当他第一次看到陆秀夫和张世杰时,惊异几乎使他忘掉了身体的痛楚,他终于明白他在哪里了。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这句话,他还是听说过的。一切其它的疑问都有答案了,除了他自己到底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

他暗自长长地叹了口气。

相关推荐:执掌阴曹最强红包鬼帝我的奶爸人生妹子凶猛草根太子爷重生之洪荒圣人从安布雷拉开始天绝剑仙降临国漫当大佬神游诸天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