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轮回之帝国历史 >轮回之帝国历史

第八章 健身术

东看着哪本昨天还视为宝贝的小册子直摇头。这个拳谱里面画了几十张图,解说文字也不少。可古代的拳谱不像后世的武术书籍,里面的每一个动作不仅给你详细的描述,还给你画出行拳的线路标示,让你一目了然。再加上文字是繁体字还没有标点符号,让东看的是头晕脑涨。如果没有图的话,他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下去。

要说这本小册子还是看得出有点来历的。书叶已有些泛黄,一见就是有年头的了;其次就是它是手抄本,而且整个册子也显得颇为精致,给人的感觉,弄这个册子的人很是花费了一番工夫。

这样一本册子怎么会在哪个道士手里?这个牛鼻子老道肯定不是一般人。

只是从昨天他和苏刘义的两度演示中可以看出,这个拳法要求很高,自己现在还真不合适练。他放下小册子:“算了,武林高手不是那么好当的,咱还是老老实实地先跑跑步健身吧。真要想学,也要等身体大好了之后,再找这个牛鼻子老道。”

可说到健身,他忽然想起一件事。

后人如果讲中国的拳术,有一个人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戚继光。这位明代的抗倭名将,在总结和整理了当时民间十六家著名拳法精华后,编成了《拳经捷要》收入到《纪效新书》中,作为士兵习武的教材。这部拳经实实在在算得上是一本武功秘籍,它对后世中国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世国术有三大内家流派:行意、八卦和太极,而有人就认为,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庭,在他的拳法中吸收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式拳经中的二十九式。作为一种集养生和技击为一体的优秀拳术,由于它老少皆宜,在东原来的那个时代,太极拳可是非常流行的。东当年为了健身,还学过一点,咱为什么不练练这呢?

东转身把小册子又拿了起来,仔细查看里面的图谱,把它们和自己印象当中的太极拳相比较。太极拳里面有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中的二十九式,戚继光整理《拳经》时,又从太祖长拳里也吸收了部分精华,这怎么说太极拳里面也该有太祖长拳的几招吧?戚大侠不是说了吗:“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又有六步拳、猴拳,各势各异,而实大同小异……”。

他细细地翻看之下,还真是很有几招的。戚大侠哎,您老人家说得没错,大同小异,大同小异啊。

东开始琢磨了,如何才能整个“宋版太极拳”出来。这事你还真不能乱来,要不你玩了个新拳法出来,叫别人怎么想?他身边的这两人可都不是什么傻瓜,很可能都是高手,尤其是那老道,说不定还是高手中的高手。

嗯,就不知道这俩人谁的功夫更深点,下次找个机会让他们切磋一下,让“朕”也一饱古代真正高手比武的眼福。咱怎么都觉得后世哪些搏击与散打和书里写的完全是两码事,一点都不刺激。

至于这个宋版的太极拳,当年自己也就学了一套简易二十四式,哪是不能直接照葫芦画瓢整出来的。要弄,也只能从太祖长拳的图谱中选些出来编一下,这才好糊弄过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道士和吉安很奇怪,陛下也不问怎么练拳脚,要么对着图谱发愣,要么就是拿着图谱比比划划。但不管怎么说,陛下这几日安稳了不少。

有人要问:东哪来那么大的工夫在这上面费劲?其实是无聊。

东就说了,在这个时代,每到夜晚,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电脑,发个手机短信那真是丫丫。,都是繁体字的古书,还没有那么多的书,你让兄弟我怎么打发时间?

东到了这里就相信古代的武林高手肯定要比后世的人功夫高,因为他们花在武功上的时间和精力多得去了,他们可没有后世的人们那么多像泡吧啊、喝酒、聚餐等等之类的夜生活。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东终于得意洋洋地向他的两个“跟班”演示了“宋版太极拳”。为了方便他自己,他把图谱中自己觉得复杂的招式全部给喀嚓掉,导致这个宋版太极拳也是二十四式。只不过就冲着他那生硬、斧凿之迹十分明显的拙劣拳法,要在后世,估计眼睛片碎了一地不说,还要被人扁得满地找笑掉的大牙。

可当他气喘吁吁、“神清气爽”地结束了自己的首映式,望向那两个“跟班”时,却发现他们的神情很是不对头。那两人眼中均露出了极其慎重的神色。

后世的兄弟们其实大多都知道,凡真能够创个新拳法出来的人,那在武林中是凤毛羚角,说是宗师级的人物都不为过。许多习武之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弄点新意出来。

而某人就看了别人打两遍拳,拿着一本过去的图谱,几天就整出这么个新拳法。不说别的,单凭那生硬、七扭八歪的样子,也不可能是他原来就会的。这智力,在不知情的人眼里实在是高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

当下,道士和吉安均小心翼翼地向陛下讨教这拳法,东这才觉得麻烦了:“坏了,过了,这怎么解释?”

这完全是东思维的误区造成的,他光想到拳法的招式是不是不同,却没有考虑到这其实并不是招式的问题。不同拳法中招式相同的并不少,但拳理就不同了。不同的拳种即使招式一样,但行家一看就知道是那派,为什么?内在的东西也许不知道,但方式方法的不同、风格的不同是没有办法掩盖的。

教训啊,做人是要低调滴。东的头上已经不是黑线了,估计黑了一大块了。

可是你不解释也是不行的,没办法,忽悠吧。功夫还没有练,这忽悠大法却已经快练到第二层了。

东尴尬地笑了笑:“道长啊,朕看你和刘义将军演武,拳脚如风,势如闪电,真的是好啊。但这太累人了,朕可消受不起。因此朕就想,这拳脚是不是也可以慢点来练呢?”

道士和吉安都困惑地看着他们的小皇帝没有说话。以前教他们习武之人,一直都是要求他们快,再快,而从来没有要求他们慢的,怎么现在陛下颠倒过来了呢?

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例子,人的思维一旦定式,他在某个时候就会形成思维的误区。

东哼哼唧唧地接着说道:“道长啊,拳脚慢点打不可以吗?快总是由慢开始的,对不对?先慢后快不是很好吗?再说,现在慢,以后也可以打快点啊。其实只要打人的时候快,不就行了。”

闻言道士和吉安均陷入沉思。

太极拳的创始者的确是不世出的天才,不同于通常人们所从事的运动,一上来就追求更快,他通过逆向思维,使太极拳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从慢的方面着手,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在后世奥林匹克运动追求更快、更高、更远的时候,我们的古人早已准确地把握了事物运动的一个普遍规律,那就是运动总是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正是基于这点,在这样一个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从而使他们的技艺达到惊人的地步。真正练太极的人是快慢结合的,而且太极拳不要看慢,练起来实际也相当累人。

道士和吉安抬起头来,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向东问道:“陛下,那这拳法应当怎样练呢?”

东挠了挠脑袋。

自己不过是一个废才,根本不知道多少太极拳理论,可到了这时候,不多说两句似乎也蒙不过去。

于是他“不好意思”地说道:“那个,松,啊,放松。还有,还有啊,柔,越柔越好。”

说完他又觉得不对劲:好像本来是我要向他们学武艺,怎么现在变成我教他们了?兄弟,藏拙,藏拙。

趁着那两人还在琢磨,他打了个哈欠,说了声:“朕乏了,要去睡觉。”转身就回“宫”去了。

第二天晚上,等东到太后那里说过话,回到自己的“寝宫”时,他发现不仅是吉安、就是道士也没有像往常那样离开,而是眼巴巴地站在那里。

他奇怪地看着他们:“何事?”

这回是道士扭扭捏捏地说道:“陛下没事了?”

“没事了啊,朕看会书就休息。”

“不练拳脚了?”得,原来菜在这里。

“不练了,朕今天有点累了,想休息。”东没好气地说道。

“陛下还是坚持锻炼的好,否则就前功尽弃了。”道士“关心”地劝说道。

“是啊,陛下为了龙体康健也应该坚持。”吉安也在边上“忠心耿耿”地撺掇。

兄弟,这都什么人哦。东哪个来气啊。他看着这两个貌似忠厚、实则滑头的家伙,恨不得给他们几下。

看到小皇帝似乎有些恼了,那道士笑眯眯地又加了一句:“再说,贫道也想和陛下学学这个新拳法。”

拉倒吧,两位大哥,就算是过去的我,十个八个一起上,也不见得是你们的菜,更别说是现在了。你们还需要向我学习?

东瞪了吉安一眼:“你不是说不曾学过武艺吗,怎么现在这么有兴趣?”

……

在好说歹说中,某人就被两个“忠心耿耿”的家伙给“绑架”到院子中去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东这个本来学习的变成了“教习”,在受不了两人时不时问这问哪、烦了之后,他干脆在一张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八个字,交给了那两人,让他们自己想去。

那二人如获至宝,立马到一边琢磨去了。东相信就凭这俩人的本事,只要他们琢磨出拳理,肯定能整出比他所弄强得多的拳法。

您瞧瞧,这什么世道,咱应该收学费的没收,兄弟我亏大发了。

可是,让他更烦闷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相关推荐:执掌阴曹最强红包鬼帝我的奶爸人生妹子凶猛草根太子爷重生之洪荒圣人从安布雷拉开始天绝剑仙降临国漫当大佬神游诸天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