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清宫静妃传 >清宫静妃传

一百、花落人亡两不知(下)

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夜里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来,皇帝原在乾清宫歇着,待到子时,掌灯的内监方蹑手蹑脚进来,听得皇帝呼吸均匀,忙将那烛火熄了。不过片刻,暖阁门上“笃笃”两声,有人轻声道:“皇贵妃主子恭请圣驾。”皇帝背向外头躺着,原就睡得极浅,那风雨凄凄里,隐隐听得是魏开泰的声音,忙将那明黄锦被一掀,高声问道:“何事?”

那暖阁外头窸窸窣窣一阵响,魏开泰方踉踉跄跄跌了进来,跪下泣道:“启禀万岁爷,皇贵妃娘娘不好了……”皇帝不由一愣,急急便欲往外头奔去,他只穿着家常的明黄绸缎中衣,吴良辅忙取了常服袍替他披上,又吩咐廊下伺候的小内监:“去传舆轿来。”那御前伺候的宫女内监极为利索,不过一盏茶时间,迤逦一列宫人便执了羊角风灯与九曲柄伞,簇拥着御驾直朝承乾宫去,那夜色晦暗里,扑拉拉惊起了一树夜栖的寒鸦,和着内监高昂的声音:“万岁爷起驾了——”

承乾宫里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两只鎏金大鼎里焚着浓郁的百合香。皇帝吩咐了宫人守在外头,方大步流星进了东暖阁,见董鄂凌霄一身华服,淡扫脂粉,静静坐在那暖炕上,眼眸里却是殷殷之色。皇帝不由一怔,方唤了一句“凌霄”,她亦温婉一笑,道:“皇上万福金安。”话音方落,撑不住又是一通咳嗽,皇帝又怜又痛,忙伸手抚着她,面上竟是极力自持的神色,温和道:“许久不见你这样打扮了,甚是好看。”

凌霄微微一笑,将绵软的身子倚在他怀里,那龙涎香幽幽萦绕,透入骨髓,不由凝噎半晌,方低声道:“臣妾自知大限将近……所以盼望,皇上能记住臣妾最美的模样。”皇帝心下一痛,那手上力道不由重了几分,沉声道:“朕不许你走。”凌霄眼中一酸,那泪落在明黄色的衣襟上,倏地消失不见,她极力镇静着,匀了呼吸,方道:“臣妾一生,能得皇上眷顾,已是死而无憾……但求臣妾宛后,谨以妃礼,不可僭越……”皇帝只静静地拥着她,那沉重的呼吸喷洒在她的脖颈处,良久,方见得她吃力地抬起头来。

二人相顾无言,那殿中红烛高照,茫茫点点,映在她杏黄的翟凤长裳上,那面如满月,皎皎光华,眉眼温柔,笑意和婉……皆是那般熟悉的模样,皇帝怔怔地瞧着,却见她盈盈拜倒:“臣妾尚有一心愿未达成,还望皇上替臣妾实现。”皇帝心下惶急,只道:“凌霄有何心愿,朕皆依你。”

董鄂凌霄轻柔的面容仿佛二月春风,含了三分眷恋,七分悲戚,道:“臣妾的幼弟费扬古,仰慕静妃身边的其其格姑娘已久……臣妾斗胆,求皇上成全。”皇帝念及旧事,不由问道:“你那日要见她,便是为了费扬古之事?”董鄂凌霄面色通红,咳喘不止只拿袖子掩了口,方道:“静妃与臣妾积年来多有龃龉,其其格又是她跟前第一得力的宫女,臣妾只怕……”

皇帝执了她的手,道:“你放心,朕才是这天下的主人。”董鄂凌霄不禁哀哀垂泪,皇帝忙伸手去拭,又击掌两声,传了吴良辅进来,道:“即刻下旨,永寿宫宫女其其格,敕封柔安郡主,三日后下嫁内大臣费扬古。”吴良辅不由一愣,见皇帝不耐摆了摆手,忙道了声“嗻”,便匆匆去了。皇帝方温和道:“如此,你可以安心了罢?三日后费扬古大婚之期,你身为长姐,万万不可缺席。”

那外头天色渐明,隐隐见得晨光熹微,凌霄不由依依垂下泪来,轻摇蛾首,方柔声道:“妾当大行,唯愿郎君千岁,身体长健。”说罢便沉沉磕下头去,却是虚弱到了极致,不由身子一歪,倚在他怀里。皇帝清明的眼中分明有着极大的不忍与痛楚,又听得她道:“求皇上将豆蔻唤进来。”皇帝亦是情急,忙高喝道:“来人——”

那暖阁外头一阵嘈杂,豆蔻与香兰依着规矩进来,却已是泪眼朦胧,跪在那暖炕前哀哀哭着。董鄂凌霄犹自微笑着,只道:“去将太后日前赐的《法华经》拿来罢。”豆蔻忙自那妆奁上层取了,皇帝方接了递给凌霄,却见她柳眉舒展,凤眼平和,只道了句:“人生在世,谁能无死?”便喃喃念诵起经文来。

那卯初时分,天色渐渐亮了,殿中的通臂红烛燃烧殆尽,垂着大滴的红泪,凝结如殷殷血色。董鄂凌霄轻柔的声音和着呼吸,渐次低了下去,在阳光熹微里,消逝不见。合宫的宫人皆痛哭起来,皇帝不由眉心一蹙,只觉身旁的温度一分分冷了下去,静默良久,只听得报丧的内监尖着嗓子道:“皇贵妃娘娘薨——”

“皇贵妃娘娘薨——”

董鄂凌霄素来待下宽容,阖宫宫人顾不上御前失仪,皆哀哭不已。皇帝凝视着她的容颜,只觉颜貌安整,俨如平日,那晨光流转里,只听得他低声道:“都下去罢,朕想陪一陪皇贵妃。”

皇帝这一坐,便是一个白日,那御门听政的时间早已过了,群臣跪于乾清门外,迟迟不见御驾,方得了皇贵妃薨逝的消息,一时间不由议论纷纷。待到午后,太后方携了苏茉尔亲至承乾宫,见得皇帝怔怔坐在那暖炕上,凝视着董鄂凌霄故去的面容,亦不免含了几分怜惜,道:“贵妃遽然长逝,皇帝伤心之余,可还记得国家政事?”

皇帝听得太后威严而慈和的声音,不由起身道:“皇额娘,儿臣想追封凌霄为皇后。”

太后心下一震,那面上却是如常的神色,到底是久历宫闱,喜怒不形于色的淡然,只含了几分叹息道:“皇帝大了,任凭何事都能自己做主了。”

那晨里阳光稀疏,皇贵妃薨逝的消息顷刻间便传遍了六宫,青月原坐在那阁中的雕花月牙凳上梳着发,不由手上一紧,青檀木的齿梳在掌心烙下了细密的绯红色。其木格侍立在旁,只道:“格格莫不是为了皇贵妃难过?”

青月将那梳子轻轻放在案上,只道:“她不过才二十余岁,芳华早逝,确是可惜。”

其木格却道:“格格昔年所受之苦,皆是为了皇贵妃之故……”

青月莞然一笑,方道:“罢了,昔人已逝,何必再提。”

她话音方落,外头其其格便慌里慌张跑了进来,那面色涨红,气喘不定,其木格方道:“怎的丢了魂儿似的?”

青月抬首凝视她一眼,方笑道:“可是传旨的谙达来了?咱们其其格,很快便要出嫁了。”

其其格面上飞起两朵红晕,含了几分羞涩道:“格格如何知道……”青月敛了那笑意,道:“皇贵妃素来最疼幼弟,若是心知你二人两情相悦,临终之前,如何不替费扬古求取了你去?”她依依起身,执了其其格温软的柔荑道:“皇贵妃也是有心了,我却是惭愧……”

其其格慌忙跪下道:“格格,奴婢惶恐,奴婢不愿出嫁,唯愿陪伴格格一生一世。”

青月忙伸手搀了她起来,道:“这番话你原说了数次,我皆随了你去。如今圣旨已下,你若不嫁,便是抗旨不遵——你从前顾忌着我与皇贵妃,如今她已去了,你便安安心心,风光大嫁罢。”

说罢也不由她分辨,忙命了一众小宫女去那库房里拾掇嫁妆。青月入宫多年,赏赐不断,皆是价值连城之物,她原喜奢靡,服饰器具,皆饰珠玉。后经波折,几番沉浮,却渐渐生了清高傲岸之态,等闲不将金玉珠饰放入眼中。其木格便将那楠木雕花的大箱子腾了出来,方开了库房,便精心挑了几件元青花的古董,唐代名家的字画,又将那十二对珊瑚白玉的钗子装了,并着几串东珠项链与祖母绿的扳指——那珊瑚殷殷如血,白玉皎洁无暇,东珠颗颗晶莹浑圆,宛若天成,祖母绿亦是清冷生泽,翠绿盈盈,皆是价值连城,精雕细琢的东西,尽数是前头福临不曾记档而赏下的宝物。

青月静静立在那阁外,见得一众小宫女声如莺啼,软语娇俏,皆是无忧无愁的年岁。那心下不由百味交陈,面上虽是极力自持的神色,思绪却已翩跹而去,那红墙高瓦之下,只不知福临所想,或悲或怒,当是哀毁骨立,万念俱灰罢。那一念之间,已是心下哀然,生生迫住了自己不再有念想。

皇帝自承乾宫回了乾清宫后,便独自宿了三日。待到八月二十一日,方以蓝笔批示,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其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⑴

六宫之中,因着皇贵妃薨逝,俱是愁云惨淡。顺治十七年八月二十七日,原是端敬皇后梓宫奉移景山观德殿之日,皇帝特命了三品以上的大臣亲抬梓宫,又从京中佛寺传召高僧一百零八名,为端敬皇后诵经超度。那水路道场之上,一时铙钹喧天,烟雾缭绕,纸灰漫天,京城之中皆道端敬皇后为帝所钟爱,矢志不渝。

自水路道场而归后,皇帝整日将自己关在乾清宫里,闭门不出,亦罢朝已久,待到端敬皇后“头七”那一日,那御前伺候的刘淑仪⑵趁着夜静无人,方悄悄至了慈宁宫报信。太后方知御驾早已前往西苑,欲让溪森和尚为其剃度出家,太后虽素沉稳如山,亦不由一时震怒,随手将那安枕的一柄白玉如意掼下,道:“替哀家传舆轿,连夜赶至西苑去。”

苏茉尔方答应着去了,太后定了定心神,又对掌事太监林九京道:“拿哀家的宝玺,去慈寿寺将玉林通琇禅师请来。”

那天明之时,皇帝已跪坐蒲墩上,那缀发的八宝缨络、明黄穗子皆去了,头发散在肩背上,那溪森和尚手执剃刀,方割了一缕发,便听得后头内监唱驾道:“太后驾到——”那手上不由一松,银刀落在那殿中如镜的方砖上,泠泠生响。

太后虽年过五十,那脊背挺直,犹有一股清气截然而生,昂声对身后的玉林通琇道:“溪森师父欺瞒天下,要为大清的皇帝剃度——玉林禅师,这便是你教出的好徒弟吗?”

皇帝跪坐不动,那眉心却是皱起,见得身旁的溪森已跪下道:“皇上有弘扬佛法之心,贫僧身为出家之人,理应成全。此事皆贫僧一人所为,无关师父之罪。”

太后只是无悲无喜,不置可否,那玉林通琇沉默良久,方道:“溪森欺瞒犯上,皆是贫僧教导不善之过。贫僧惶恐,当以寺规处置溪森。”太后微微一笑,方示意左右侍从上前将溪森押了下去。那西苑正门之前,早以圆木干柴搭起高架,浇以松油,那执刑的内监方掷了火把上去,顷刻间已是火光冲天,太后方背对着皇帝道:“既是出家之人,尘归尘,土归土,倒也走得干净。”

那熊熊火光里,皇帝忽然起身,朝着太后直直跪下,道:“儿臣愿随皇额娘回宫,但求皇额娘饶溪森师父一命。”

太后长眉舒展,不动声色瞥了玉林禅师一眼,俱是会心而笑,方转首对皇帝道:“堂堂一国之君,为区区一女子,竟弃江山社稷如敝履——皇帝这是要教天下人耻笑!”

皇帝清俊的眉头紧紧皱着,只道:“儿臣求皇额娘收回成命。”太后沉吟片刻,方道:“罢了,溪森乃一代高僧,又与皇帝相识已久,哀家便令他重回报恩寺,静思己过。”

皇帝眉目间只是沉痛,仿佛生了万念俱灰,不恋红尘之感,那双眸子黯淡许久,方起身道:“儿臣这便随皇额娘回宫。”(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攻约梁山美女总裁的超级狂兵玫瑰时代偷心恋人光明圣皇牛头人领主重生甘诺的逆袭之路封帝录超级忍者系统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