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相逢不识君 >相逢不识君

第四十五章 九重宫阙夜来探

因阮筠有伤在身,四人并未着急赶路,马车一路行的极平稳,约莫十日才赶至帝都。只见城门口重军把守,盘查的严紧。一个侍卫一手握着一副丹青,一手持长枪拦下马车,不耐烦的道:“你们哪儿来的,车来什么人,全部下车搜查。”

仇狂生眼尖的瞟见丹青上的人俨然就是沈执归,他微微皱眉,暗道殿下果然料事如神,转眼又陪着笑道:“这位官爷,我们是来走亲戚的,里面是我家小姐,这......多有不便吧。”说着从怀中摸出一锭银子塞到那个侍卫手中,“还请通融通融。”

那侍卫收了银两,咧嘴笑开,挥挥手道:“算你小子识相。去吧去吧。”

仇狂生连连道谢,赶着马车进了城。虽说姒妧稍用幻术即可掩盖沈执归容貌,但如今是非常时期,二十四仙门紧咬阮筠不放,若是被察觉了招引来一群苍蝇,可就得不偿失了。仇狂生买来一个斗笠给沈执归带上,四人这才寻了一家偏僻的小客栈歇下脚。可沈执归一身戎装总归太过显眼了,也惹得不少人窃窃私语。

“我先上去了,一会儿买件普通的衣服给我。”沈执归眉头微皱,上了楼。

仇狂生留守客栈,阮筠和姒妧便一同外出添置衣物。 一路上逛去,只见告示上贴满了沈执归的通缉令和画像,从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听来,果真与沈执归猜测的相差无几。

半月前沈执归帅兵剿寇凯旋,班师回朝。李将军李偃诬陷沈执归有反叛之心,言之此番回朝,必将作乱。皇帝原是不信的,直至后来沈执归失踪,李偃安插在他的军队中的棋子挑起叛乱,被李偃尽数诛杀。李偃上书,沈执归畏罪潜逃、不知所踪。皇帝下令,八方缉拿。

通缉令上白纸黑字的十条罪状,条条诛心,气的阮筠差点上去一把给撕了。她抱着怀中的衣服,愤愤的道:“李偃那个王八蛋!勾结萧翊那个妖道勾结,还污蔑沈......”

感受到四周投来异样的目光,姒妧连忙给阮筠递了个眼色,一手拉着她混迹人群之中。可阮筠耳朵极好的将后头一个妇人的闲言听进去了,她说:“可怜沈将军麾下三千人了,活不过三日了啊!”

阮筠一把挣脱开姒妧,将衣服往她怀里一扔,回头抓住那个妇人的手腕,瞪大了眼问道:“你说的是真的么?”

围在妇人身边的几个人也嬉笑道:“骗人的吧,那可是三千精兵啊!”

阮筠此时扮作男装,面上伤疤本就骇人,眼神中满是戾气,妇人被吓得有些哆嗦,还是梗着脖子道:“当......当然是真的,我有一弟兄在李将军府上当差,他亲口告诉我的,怎会有假。”她闭着眼嚷嚷道,“诸位评评理,四邻八里的都知道的啊,我刘嫂何时骗过人。”

不再理会周边的吵闹,阮筠快步回到客栈,直冲沈执归房间,推门而入。

沈执归见她走的急,额上都沁出一层细汗,斟了一盏茶与她,笑问:“怎的了?”

“你还有心思喝茶!你知不知道满大街都在通缉你!”

“我知道啊,在路上我不就告诉你有这种可能了么。”沈执归很好笑的瞧着阮筠,拉着她一同坐下,“没事,我们慢慢想法子。”

阮筠面色凝重的道:“来不及慢慢想了,我听说李偃要屠杀你麾下三千士兵。”

“怎么会!”沈执归拍案而起,“那全是北燕精锐,他梦寐以求想收到麾下的,如今时机正好,他为何要行屠戮!”

这的确说不通,阮筠一开始以为李偃想借此逼沈执归现身,可转念一想,他未曾大张旗鼓的颁布告示,而是暗中行事,显然不对了。“屠戮......为何要行屠戮......”她反复咀嚼,终于豁然开朗,“我知道了,是因为萧翊!萧翊的血丹即将大成,需要大量精纯浓郁的血气!”

“丧心病狂!我要去见陛下。”

“等等!”阮筠一把拉住怒气冲冲的沈执归,微微摇头,“此时宫中必然是重兵把守,你堂而皇之的硬闯正中李偃下怀,遑论面圣了,他可直接将你拿下 或就地正法。待夜深了,再行动不迟。”

既定,二人下楼吃茶,将今夜偷入皇宫之计说与仇狂生和姒妧。仇狂生右脚蹬着长凳一端,当即一把将长刀拍在桌上,豪气冲天的表示他也要去。

阮筠看了一眼案上被震翻的点心,再感受到四面八方惊疑不定的目光,她低头看着茶汤,状似无意的抬脚一踢,恰踢在仇狂生左膝麻筋。仇狂生左腿一软,登时身子往下一坠摔倒在地,被踩翻的长凳恰打在他肩上。

不理会周遭笑声和仇狂生的惨叫,阮筠自顾与姒妧道:“我同沈执归入宫即可,你二人在外接应吧。”

姒妧还未开口,仇狂生已一轱辘爬起来

皇宫里果然是重兵把守,御林军披坚执锐,十余人结为一队挑灯夜巡。泠泠月色之下,众人皆步伐齐整、神色肃穆。但阮筠和沈执归又岂是泛泛之辈?二人身着夜行衣,飞檐走壁时身姿轻盈如燕、悄无声息。眨眼绕过两队侍卫,翻墙潜入内苑。

沈执归捉住一个从御书房而来的小太监,一手捂住他的嘴,一手提剑横在他喉管处,低声道:“不许叫!我问你,陛下是否还在御书房?”

小太监被腿软,几乎魂不附体,忙不迭的点头。沈执归以剑柄在小太监后颈上一敲,将他拖到隐蔽之处藏好。

阮筠颇感诧异,望向沈执归:“你怎知皇帝在御书房?”

沈执归笑答:“陛下勤政为民,本就鲜少临幸后宫,近日逢此大变,朝廷必然风云变化、暗波汹涌。所以我猜测陛下此时必然在御书房批改奏折。”

远离凡尘十余载,阮筠对皇帝的印象仍停留在沈梁荒唐的亡国之君身上,如今甫一听这话,不禁对齐燕皇帝颇有几分赞赏,可转念一想又将眉头皱起:“据你所说,他果真是个好皇帝的话,如何不辨忠良奸佞,任由李偃坐大?可见不过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罢了。”

言语间已至御书房,通明的灯火在寂静的黑暗中宛如一颗指路明,一层轻浅暧昧的光晕包裹着琼楼玉宇。

二人藏身于后院草丛之中,越过一片水雾氤氲的温泉池,即是御书房了。沈执归坚定的摇摇头:“阿筠,你误会齐兄了。他虽出身蛮夷北地,却与别些鲁莽无谋之徒大不相同。他不仅骁勇善战、博闻强识,可谓文才武略兼备,为帝之时更是内治修明、仁厚礼贤、贤明持重、进退闲雅。”

阮筠不曾想沈执归对齐燕皇帝的评价如此之高,哼了一声道:“景裕皇帝也有数年执政清明,可最终还不是败在祁妃裙下、沉溺于酒池肉林之中,从而将大梁江山拱手让人,做了一个软骨头的亡国君!名利与权势最熏人之心,一旦沾染半点,始不自觉,日渐荼毒,终病入膏肓,再难戒掉。历代王朝更迭,岂不皆因皇帝失之本心?也许从前你识得的齐兄果然是志在四方的好男儿,谁敢担保金銮殿中一坐多年,他半点不曾变?”

沈执归一时有些语塞,沉吟之间只听得一声轻笑传来。

“姑娘洞悉古今、针砭时弊之言,实是大快人心。如此巾帼忠良,实在难能可贵。”

白蒙蒙的水雾翻滚间,渐渐显出一个肩宽体阔的身影,他随手将长袍一裹,搴裳涉水,不疾不徐的向二人藏身之所行来。

透过草隙,借着朦胧月色,阮筠能清晰的瞧见他衣摆上宛如流火般的螭龙,随水波而动、张牙舞爪,却很难瞧清他的面色,只见他披散下来的湿漉漉的发。她听了这话甚觉顺心顺意,一时得意忘形,瞥了一眼沈执归,意有所指的道:“难得有个明事理的。”转眼想起正事,连忙抬手按住剑柄,一脸警惕的望向来人,“不对,你是谁?”

沈执归握住阮筠按剑的手,牵着她起身迎上前,口里唤道:“陛下。”随之即要作礼,却被皇帝一把拦住,只听他笑道:“你我二人结义金兰,不必行此虚礼。此处无外人,沈弟若非是怪朕下通缉令,还像从前还在王府时一般兄弟相称吧。”

“你是建宁皇帝?”阮筠瞠目结舌的望着眼前的皇帝,他面如玉冠、身健体硕,打眼瞧来顶多而立之年,而北燕十余年前吞并齐梁,如此算来,他岂非是未及弱冠便登临大典、践祚八荒?

“建宁帝乃先皇,五年前已仙逝。朕乃先皇五子,名齐鹤。我观姑娘不谙世事,似出世已久,想必是李偃口中的阮筠阮姑娘吧。”齐鹤如今一见阮筠心直口快,不由念起从前在北燕时候,倒还有几个直率的朋友,可自登基以来,身边尽是些过于聪慧机敏之人,甚至有几分狡猾奸诈。而眼前的阮筠也并非似李偃所言之狠毒妖女,他想着想着,忽而失笑。

阮筠面上一红,仔细想来她自从离开帝都,的确对俗世诸事未有涉及。她微微欠身行了一礼:“臣女有眼不识泰山,陛下勿怪。”

齐鹤虚扶一把:“姑娘既非是俗世之人,不必受俗礼所困了,唤我齐鹤即可。”(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无良妖后,夫君莫轻狂【完结】绝代神主田园娇宠抗战之铁血兵锋抗战之横扫日寇轮回一剑原血神座凌云道传阵修士都市之千年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