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新汉帝国之横跨欧亚 >新汉帝国之横跨欧亚

第二百八十五章 棋高一手

“伯符!”

“公瑾!”

孙策和周瑜二人顺利会师,然后相互基情四射的拥抱在一块。

“伯符,看来你已经收到了消息,咱们的海军,可能已经凶多吉少了。”

二人分开后,周瑜先声打破了沉默。

“公瑾,不止如此,我还有一个不好的消息带来。”孙策皱着眉头,沉重道。

看着孙策的样子,周瑜就已经心里一咯噔,他知道一般正常情况下,孙策从来不会这个样子。

“不好的消息?怎么了?伯符。”周瑜忍不住发问道。

孙策叹了又叹,他实在不知道如何开口,这个事情不止关于公瑾,更关乎于他。

“怎么了,伯符,有什么你就直说,你什么时候也学的婆婆妈妈了?”周瑜看着孙策欲言又止的样子,不仅反问道。

“嗨,公瑾,敌方大将黄忠等人,率军绕开了我们扬州,从海上直接突袭了我军后方曲阿城,并且掳走了我所有的家人和你的家人,现在应该正在返航途中。”孙策无奈,只好娓娓道来。

当孙策说完的瞬间,周瑜就已经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快垮掉了,他实在无法接受,就如同一开始的孙策一般。

毕竟至亲被俘虏,这换作任何一个人,又是谁能接受的现实?

“伯符,这是真的吗?”周瑜还是不敢相信,他宁愿孙策只是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但是,随着孙策缓缓点头后,周瑜终究不得不面临这个残酷的现实。

“公瑾……”一旁的鲁肃还准备安慰道,却被周瑜直接打断。

“子敬,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不用说安慰的话,我知道他们的安全问题,刘冒等人肯定要坚决保证,只是他们想要什么?或者说,他们要拿她们要挟什么呢?难不成,只是为了让我们退军?”周瑜询问道。

他一下就猜透了刘冒等人的意图,更是猜到了此次刘冒派人突袭大后方曲阿的手段。

仅仅是在孙策开口的瞬间,周瑜就已经开始了在男孩子脑海中的假象。

早在孙策开口有一个坏消息的时候,周瑜就开始预测,难不成己方出现了重大的损失?

但是在观察了孙策一方的动态后,周瑜可以排除孙策一方出现了问题,那么只能是海军的问题,但是海军的问题,还是自己给汇报过来的,这点上,自己还是清楚的,虽然不知道海军现在具体情况到底是什么。

因为本就身处海外,没有人可以预料到海军到底出现了什么情况!

没有人来报信儿的情况下,没有人敢保证海军就一定还安然无恙。

有时候,没有消息,就已经是信号的传达。

所以周瑜还是没有猜到是自己的大后方出现了问题,要知道,大后方的曲阿距离主战场可是隔了整整几百公里,敌方是怎么渗透到大后方,并且一举破城,然后掳走了自己的亲人的!

这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把不可能实现!

“公瑾,主公所言句句属实,我们也是收到消息后,就连夜拔营南下,我预料刘勉之他们发现后,不久后就一定也会南下,追击我军!”鲁肃分析道。

“子敬!你告诉我,对方到底是怎么偷袭到我军后方的!”周瑜仅仅愣神了片刻,随后就认真了起来。

看到了周瑜的样子后,鲁肃心里安心多了,然后走到了地图旁边,指着扬州外的海外线给大家详细解释道。

等到鲁肃解释完后,营帐内的众人这才反应过来,敌方居然是经历这么远的迂回,才突袭到了自己的大后方,一路上的艰辛简直数不胜数,对方居然马到功成,这简直不可思议。

“所有说,伯符,你们撤回到南方是为了堵截这批偷袭我军后方的敌军?”周瑜开口询问道。

“是的,公瑾,子敬已经说好了具体的作战计划,马上他就重新阐述给大家,公瑾你们负责补充。”孙策下令道。

“主公,那我就开始了。”

随后,鲁肃就接过了指挥权,包括孙策也在他的指挥范围内,周瑜因为不了解情况,也是跟着鲁肃的思维在走。

“韩老将军、黄老将军,你们迅速带着一万人,赶赴章安城驻守,尽量找寻或者征用民间的船只,负责巡查地方黄忠海军的动态!”鲁肃先声开口道。

“得令!”二人随后抱拳给孙策等人见礼后,便迅速离开。

此刻鲁肃手持孙策配剑,他的命令就相当于孙策本人的命令,没有人敢不遵从。

“子义,你和陈将军,一块赶赴永宁城布防,坚守在海岸线,一定要多造船只,哪怕最小的也可以,一定要把这股刘冒海军给我挡在永宁城数日,不管多久,最好越久越好!”鲁肃又下令道。

太史慈和陈武同时出列,给孙策等人告别后,带着两万人离开了。

“剩下的主公和公瑾,你们当然就是立刻搜寻和建造大量的船只,准备最后时刻的阻击,”鲁肃说完后,众人开始动了起来。

很多人都是现在才知道,他们的后方被突袭了,而且主公的一家老小居然已经被地方给俘虏了。

走之前,鲁肃又叮嘱到诸位将军一定要当做没有事情发生,免得引发士卒恐慌。

待大部人离开后,周瑜才缓缓开口道:“子敬,你是准备他们所有人留下扬州境内,以此为更大的筹码和刘勉之博弈吧!”

“知我者,公瑾也!”鲁肃不仅开怀道。

他就知道周瑜一定可以猜到自己的想法,并且可以很快领悟到自己的意思。

其实后世有很多,关于鲁肃和周瑜之间的讨论。

众所周知,鲁肃是在周瑜死后,一个人独立揽下了东吴的烂摊子。

但是在最开始,孙权请出鲁肃的时候,鲁肃已经给了他不亚于诸葛亮隆中对的榻上策!

一般来说,东吴最优秀的战略家是鲁肃,鲁肃早在公元200年,孙权刚刚接手江东政权的时候,就给孙权提出一个着名的榻上策战略,起因是十九岁的孙权问二十九岁的鲁肃:

我现在刚刚接手父亲和兄长创立的基业,想成就齐桓公与晋文公那样的霸业,应该如何做呢?

鲁肃就告诉孙权:

汉室不可能再复兴了,曹操也不能一下子就能除掉,现在我们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形势变化,可以先攻打荆州刘表,占据整个长江以南,然后再称帝,以便夺取天下。

鲁肃的话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就是给出了东吴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战略,其战略的核心思想有两点:

一、告诉了孙权政权的政治定位。

孙权想称霸,鲁肃直接告诉孙权称霸并不合适,应该称帝,霸业与帝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霸业是割据一方,帝业是统一天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战略,从眼光上看,帝业远远大于霸业,况且孙权所说的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业早就不合时宜了,历史都到了东汉末年,哪来的霸业。

建立帝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但是鲁肃的眼光看得非常远,至少看到了几十年以后的事,鲁肃跟孙权讲这话的时候是公元200年,29年之后,孙权称帝,他还记得鲁肃早年跟他讲的这番话,可以说,鲁肃的战略影响了孙权一生。

二、告诉了孙权政权的发展方向。

鲁肃明确告诉孙权,不能向北发展,北边有强大的曹操,暂时无法消灭,要知道200年,曹操与袁绍正好在这一年进行官渡之战,从鲁肃的话中,似乎看到了鲁肃对于官渡之战的预测,他认为曹操不可能被消灭,意思就是曹操将在官渡之战中取胜,要知道当时袁绍的实力是强于曹操的,这也鲁肃的一次准确的政治预测。

既然不能向北发展,那孙权向哪里发展,鲁肃说向西发展,攻打荆州,全据长江,言外之意就是与曹操划江而治,再趁机北伐统一天下。

鲁肃的榻上策战略其实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先在南方发展,最后再北伐统一天下,但是鲁肃的战略可比诸葛亮的战略早了7年。

从孙权的行为上来看,对鲁肃的战略颇为重视,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孙权在整合内部问题之后,开始对外扩张,他的发展方向就是向西,在公元203年到208年之间的五年中,孙权三征江夏太守黄祖,终于杀了黄祖,抢占了半个江夏郡。

就当孙权准备全力以赴攻占荆州时,曹操也在公元208年开始攻打荆州了,曹操的这一举动人士对此不鲁肃与东吴的战略,鲁肃就非常敏锐地捕捉到时局可能会发生变化,于是鲁肃就东吴的战略向孙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鲁肃主要说了两点:

1、荆州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刘表去世后,如果他的儿子刘琮与刘琦分裂对立,并与刘备互相猜忌的话,那我们应该发兵攻占荆州。

2、如果刘表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琮、刘琦及与刘备同心协力的话,我们应该与他们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也就是说鲁肃已经在局势变化之中,调整了自己的战略,由原来全据长江的战略调整为两个可能。

其中一个可能是与荆州势力结盟,所谓的孙刘联盟,最早的构想就是来自鲁肃,只不过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凑巧一样罢了,诸葛亮与鲁肃都有双方结盟的战略,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就是如此。

同时,鲁肃趁着曹操南下,荆州战乱的时期,请求出使荆州,到前线去收集情报与资料,以便为东吴将来的战略进行规划,刘表一死,鲁肃就从江东出发了,这个时期曹操也到达襄阳,刘琮投靠了曹操,当曹操得知刘备南下时,率领虎豹骑骑兵日夜追赶刘备,并在当阳长坂坡大败刘备,刘备之后逃到汉江边与关羽会合,鲁肃正是这个时候与刘备及诸葛亮等人相见,并达成了双方初步合作的意向。

赤壁之战前,鲁肃与周瑜是主战派,建议孙权与曹操对抗,张昭是主降派,建议孙权投降曹操,但是明显孙权不愿意投降,因为他在8年前就听从了鲁肃的战略,他是想建立帝业的,投降曹操就断送了这个理想,赤壁之战孙权主战的思想,就是来自当年鲁肃的榻上策战略。

孙刘联盟是鲁肃促成的,而不是诸葛亮,孙权与刘备双方,孙权的势力远大于刘备,双方联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在赤壁之战中双方所起的作用也能看出来,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都是周瑜领导的,并且在战后周瑜占领了荆州最核心的南郡,而刘备只能占据偏安一隅的荆州南四郡。

赤壁之战,东吴内部的发展战略起了分歧,鲁肃建议: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建议与刘备处理好双方关系,建议借南郡借给刘备,让刘备起到抵抗曹操的目的。

而周瑜的战略归纳起来有三点:

1、不能借南郡给刘备。

如果孙权不借南郡给刘备的话,刘备就只有荆南四郡,荆南四郡是不跟曹操交界的,所以在赤壁之战后,只有孙权一方势力在对抗北方曹操的威胁,而刘备则成了孙权羽翼之下受保护的势力,这是孙权不能容忍的。

所以孙权又是把妹妹嫁给刘备,又是把南郡借给刘备,就是想让刘备来对抗曹操,以减轻自己的军事压力,但周瑜一直反对借南郡给刘备,周瑜认为自己完全就可以守住南郡,对抗曹操,周瑜在世的时候,孙权没有答应借南郡,周瑜去世后,孙权才借了南郡给刘备。

2、软禁刘备,收服刘备的部将为自己所用。

周瑜向孙权提出软禁刘备,以酒色迷惑刘备,然后收服关羽、张飞两个万人敌及刘备的部将为自己所用。但是孙权没有同意周瑜的这个意见,直接拒绝了。

3、率军攻打益州。

周瑜建议不能借南郡给刘备,还有一个原因,可以由自己率军攻打益州,周瑜的这个建议,孙权是同意了,但周瑜在从孙权处回到部队驻地的路上,就突然得了疾病,然后就去世了,周瑜一死,他所有的战略全部废弃。

估计不论其他,就说来比较一下周瑜的战略与鲁肃的战略,谁的战略更合理?

先说周瑜的第二个建议,软禁刘备,并收服刘备的部将,这一点能做到吗?根本做不到。因为有巨大的风险,就算能成功软禁刘备,那关羽、张飞能投靠周瑜吗?显然不可能,不仅不可能,而且双方还会爆发军事冲突,刘备如果被软禁,那关羽、张飞肯定要跟孙权开战,这样的话,那不是曹操统一天下的好时机吗?

孙权看出了周瑜这个建议完全不合理,所以直接拒绝了,再来看周瑜的第三个建议,率军攻打益州是否可行?

同样不可行。就算周瑜活着也做不到,攻打益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后来的刘备能轻易进入益州,那是刘章邀请的,如果周瑜要打益州,那难度非常大,后来罗宪守江州时,陆抗都打不下来,就是占据了地利之势,周瑜凭什么能在短时间内拿下益州呢?

况且如果周瑜攻打益州,那北方的曹操会坐视不理吗?曹操不会从襄阳南下攻打南郡吗?周瑜去了益州那南郡就空虚了,就算孙权派其他人守,北方的曹操万一夺取了南郡,那益州的周瑜及所有江东士卒都会像襄樊之战的关羽一样,失去后方基地,会全军覆没的。

更何况荆南四郡还有刘备在那里虎视眈眈呢,占据荆州与益州是诸葛亮在隆中对战略告诉刘备一定在夺取的,如果周瑜不借南郡又率军攻打益州,等于是断了刘备的理想,刘备岂能坐视不理,一定会趁周瑜攻打益州之际偷袭南郡,那样的话,孙权如何应付?

如果周瑜想要在攻打益州前对付刘备,那么孙权与刘备联盟就会破裂,就会有利于曹操南下攻打荆州,如果周瑜攻打益州不动刘备,那刘备就会像一只狼一样在边上虎视眈眈,周瑜是很难处理好这个问题的。

所以经过分析,才会发现其实还是鲁肃的战略合理,他坚持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相对来说,让曹操无从下手,可以维持三分天下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鲁肃的战略眼光看得很远,维持三分天下也是保证东吴能够长久生存的原因。

一旦刘备建立的蜀汉灭亡了,东吴迟早也要灭亡,因为蜀汉与东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但是鲁肃去世后,东吴的战略思想就改变了,变成了夺取荆州,与刘备为敌,这就是白衣渡江、奇袭荆州的故事,孙权确实占据了荆州,并且严重地打击了蜀汉的势力,蜀汉也因此开始衰弱了。

公元263年,魏国发动18万大军攻打蜀汉,同年,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东吴却在蜀汉灭亡前夕打着救援蜀汉的名义,想攻占一些地盘,结果被罗宪阻挡在江州无法前进,罗宪坚守了六个月,尽管这个时候蜀汉已经灭亡。

公元280年,西晋发动20多万大军,兵分六路攻打东吴,几个月后,吴国皇帝孙皓投降,东吴灭亡,蜀汉灭亡17年后东吴也灭亡了,之所以蜀汉和东吴都会被灭亡,根本原因就是东吴没有执行与蜀汉结盟的战略,偷袭了荆州,导致蜀汉势力退出荆州,直到被魏灭亡。

如果东吴与蜀汉一直维持联盟关系,就可以一直三分天下,蜀汉与东吴也没有这么快会灭亡,这也就是鲁肃战略的核心思想,但是孙权不明白,偷袭荆州只有短期利益,没有长远利益,从长远来看,削弱了蜀汉,蜀汉才会灭亡,蜀汉一亡,东吴也不会长久,这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而这一切,鲁肃在208年赤壁之战前就已经告诉了孙权,由于孙权后来偷袭荆州的行为,导致了82年后西晋灭亡东吴统一天下,而这一切鲁肃早就想到了,孙权如果泉下有知,是否会后悔自己偷袭荆州的行为?

所以,鲁肃才实是三国中最高明的战略家之一,他的眼光看得很远,远超周瑜,鲁肃的战略一直就比周瑜的战略更加合理。

真正意义上来讲,周瑜是个帅才,可以统兵也可以出谋划策,但是比上真正的战略眼光来说,其实是鲁肃更加棋高一手!

相关推荐:[综]源氏物语重生校园:学霸男神太高冷星皇守宫砂(修订版)(GL)全职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