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明棋 >明棋

第171章 逐鹿

朱厚熜死后,徐阶想要做什么刘博弈多半能够猜到,并非是因为他站在徐阶这边,而是因为徐阶运气好,恰好就在宫内。如果今夜是高拱当班,他想要做什么刘博弈同样不会阻止。

出了皇宫,刘博弈径直去了诏狱,答应了朱厚熜的事他当然该做到,释放海瑞对他来说并非件难事。关押这么久,诏狱的狱卒都知道这位海大人的事迹,知晓这是位好人,既然是离别,当要准备一次丰盛的送别宴,属下既然有这个心,刘博弈也没拒绝,顺势留下些银子。

海瑞再怎么一根筋,也能看出自己可能被释放,他能看出刘博弈身份超然,不禁问道:“为什么要放我出去?”

刘博弈略微站住脚步,思索许久,才转身回答说:“陛下驾崩了,西去前吩咐我放了海大人。”

事已至此,刘博弈盯着海瑞片刻,叹气摇了几次头,便想离开诏狱,不曾却看见海瑞“扑通”跪下,朝着西苑的方向接连叩首,整个人止不住痛哭抽泣起来。

“陛下......”

刘博弈本是不解,但转眼间便释然了,海瑞终究虽然无欲则刚,却是鲠骨之臣,所谓上书痛骂朱厚熜因为他是大明的臣子,朱厚熜驾崩思泪滂沱也是因为他是大明的臣子,而这些本就该是他做的,至于徐阶、高拱终究是为了自己的私心。

看着海瑞不停的叩拜与哭喊,刘博弈终(究是没有说出朱厚熜不许海瑞入朝为官之事。吃过这次送行饭,海瑞被从诏狱放出,刘博弈觉得不久后总将再与海瑞见面。

不久后裕王朱载垕登基,年号隆庆,刘博弈从头到尾都没关注过得的一位皇子,至于文渊阁大学士如何慧眼识珠找到当今陛下,刘博弈就不得而知了。

朱厚熜生前曾立下两位太子,但接连早逝,最后仅剩下裕王与景王,朱厚熜显然更喜欢景王一些,当年“严党”也是力挺景王,甚至若非景王去世,连徐阶也不会关注这位皇子,至于张居正去给景王当讲师,无非是为了混个资历,谁成想无心插柳柳成荫。

朱载垕登基的经历比他的父亲朱厚熜还要传奇,因此他所面对的朝廷要比他父亲还要复杂,朱厚熜当年好对付的只有杨廷和,而朱载垕要面对的却有徐阶和高拱,以及数不尽的投机者。而更为重要的是朱载垕没有他爹朱厚熜那个本事。

朱厚熜留下了太多隐患,这些大臣都准备在朱载垕身上找回,朝堂上的对骂争执不休,朱载垕却始终一言不发,从身为藩王时,便颇受“严党”困扰,朱载垕并没有控制这些大臣的方法,他能做的只有沉默。

但是这样也不行,言官不停的弹劾同样让他困扰,朱载垕只能任用他所信任的人来维持朝政,至于他只要能安心做以前藩王的生活就是了,无非就是从自己的封地换成了皇宫罢了。

朱载垕当年的四位讲官,高拱早早便已入阁,后陈以勤、张居正也相继入阁,独留殷士儋在其身边。

这些言官每日吵杂和停不下来的弹劾终究是惹怒了朱载垕与内阁大学士,因此在一次京察中,多数言官皆被罢免,而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原因还是此时的吏部尚书乃是曾经的天下三杰杨博。

杨博在边界经历战事二十余年,朝堂上摸爬滚打十余年,此时虽未入阁,但谁敢出其左右,无论是资历还是手段,杨博都能朝堂上位列顶尖。

但杨博终究不是海瑞,他总会有自己的私心,在这次京察中他放过了自己的同乡,全部出自山西的大臣都保住了自己的职位,而杨博就是山西人,而这就给他留下了隐患。

而敢于弹劾杨博的人正是曾经弹劾过高拱不成的胡应嘉,这次他再次抓住杨博的罪名,

但这次胡应嘉却晚了一步,京察由刑部和都察院共同督办,而胡应嘉身为给事中也参与其中,所以此时京察结束,胡应嘉的奏疏已经晚了,所以被高拱驳回,郭朴也顺势反对,胡应嘉显然不占理,徐阶因此被迫同意,高拱下令决定严惩胡应嘉。但事情却没有这么容易结束。因为胡应嘉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而是言官们,这些人或许无法处理朝政,但骂人却都是绝顶高手。

胡应嘉既然肯为言官出头,那么高拱要严惩他,言官们自然不会同意,纷纷上奏弹劾高拱,但言官终究只是言官,除了一张嘴便无别的本事,何况言官从来都是大学士的出头鸟罢了。

高拱很快就化解了言官们的第一波攻势,但是当他知道欧阳一敬也要弹劾他时,高学士怕了,因为欧阳一敬曾经被他弹劾罢官的大臣实在太多了,三品以上也有数十位。

刘博弈也曾劝过锦衣卫的人不要去惹欧阳一敬,但终究是有不怕的人,比如都督李隆,即使刘博弈暗示想要保下他,但欧阳一敬依旧不管不顾,李隆最终只得罢官回家。

高拱遇到这样的危机,他手下自然也有言官,比如他的学生齐康等人,但终归是人数不敌,转眼间就败下阵来,徐阶也抓住机会落井下石,面对这样的困境,高拱没有办法,只得告病回家,与他一同离开的还有郭朴。

徐阶甚至没有亲自动手,不过是凭借着胡应嘉便将高拱赶出了朝廷,高拱不过是教过几日朱载垕,若真想在朝堂上与徐阶一较高下,还要再磨练几年。

徐阶赶走了高拱,意味着他重新大权在握,而朱载垕远比朱厚熜好多付,朱载垕既没有帮手也没有实力却与徐阶对抗,难道身为皇帝就要受一个大臣掣肘么?而此时朱载垕最信任的人高拱也离开了朝廷,至于张居正早已投奔了徐阶,陈以勤显然不是徐阶的对手,难道要依靠那个只会写青词的李春芳么。

就在朱载垕还再想如何对付徐阶时,隆庆二年,六十六岁的徐阶请求致仕回家。徐阶此时真正称得上万人之上,至于一人之下有没有,每个人自有自的看法,但朝廷的多数大臣都很清楚,朱载垕动不得严首辅,高拱郭朴的离开,让这位新任皇帝彻底没有了帮手,至于张居正的投奔,让他没有任何办法。

而徐阶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终究是放下了,他渴望着善始善终,历经二十余年的隐忍,彻底推翻“严党”早已将他的权势推到极致,他渴望着一个完美的结局,无论是张璁被罢官充军,还是夏言辞官回家,亦或是严嵩的家破人亡,都不是徐阶想要的结果,或许只有杨廷和那样的安稳渡过余生才是徐阶所追求的。

朱载垕立即同意的徐阶的要求,送走了这位大权在握的首辅,不久后便昭告天下,而接任内阁首辅的位置则是李春芳,次辅为陈以勤。这两位仁兄实在是厚道至极,不知不觉间便坐上了这个位置,至于摆弄权势,阴谋诡计并非他们所擅长的,而朝廷毕竟由徐阶整顿数年,自然能够运行,整个大明依旧再安稳的前进着,不久后赵贞吉入阁,这是一个资历极老的人,嘉靖二十年便中了进士,但依旧只能排在张居正之后,自然是不服,每日除了大骂李春芳、陈以勤、张居正三人,便也就是倚老卖老了。

朝廷如今算的上安稳,刘博弈也十分放心,将锦衣卫安排妥当后,他便隐居了,重生的日子逐渐逼近,朝廷如此安稳,也不用他太过操劳,其中若是出了什么差错,也未必会有什么惊天变化,若说唯一让刘博弈担心的便是海瑞重新入朝为官了,而且在徐阶临行前安排下,海瑞升迁很快,此时已经是正四品都察院佥都御史,至于朱厚熜的遗言他早已抛之脑后,海瑞这样忠诚正直的大臣,虽然不懂得变通以及为官之道,但朝廷有这样的大臣终究不是坏事,何况如今的内阁首辅李春芳并非什么奸臣,刘博弈所以可放心隐居。

一年后,刘博弈再次以年轻的容貌回到京城任职时,他却惊奇的发现了内阁大学士又多了一人,曾经被徐阶赶出京城的高拱居然又回来了。而且担任了吏部尚书,成了朝堂上极其重要的“天官”。这是一件十分反常的事,同时意味着高拱已经在朱载垕的安排下大权在握。这意味着皇帝已经对高拱放权,这位讲官从未失去过信任。

刘博弈以新的身份立即前往锦衣卫诏狱命人去搜集高拱是靠何种方法重新入阁的,锦衣卫早就将此事记录在案,但凡与高拱有关的消息都被送到刘博弈面前。很快他就从搜集到答案,但凡朝廷有不同寻常的变化肯定要牵扯到宦官,不过这次的这个太监,并非刘博弈所熟知的。

因为朱厚熜对宦官的打压,无论是司礼监还是司马监,乃至是东厂都失去其本该拥有的权势,反倒是管理杂物的御用监以物谋私,获得了不少的权利,而御用监太监陈洪正是让高拱入阁的始作俑者,他耗费大量关系,当然同时离不开朱载垕对于高拱的信任,因此高拱得以重新入阁。

刘博弈并不喜欢像他一样在暗地做事的人,何况是宦官,刘博弈立即吩咐手下去查查陈洪,同时在宫中找了一个刚刚入宫的宦官让他担任东厂太监,虽然有名无实,但毕竟荣华富贵可没人会拒绝,至于司礼监太监们,肯定不会允许大权这么容易被夺走,何况是在皇帝如此软弱的情况下,刘博弈并不会干涉这些,自朱瞻基任用宦官以来,这种事终会在人不注意的角落里发生,刘博弈不管最后谁会夺权,只要不是下一个刘瑾便可。

而眼前刘博弈要解决的自然是文渊阁大学士高拱的麻烦,因为他的权势似乎太大了,朱载垕对他的纵容并非一件好事,因为这次刘博弈有了私心,他所认可的下一位权臣,内阁首辅只能是张居正,若是高拱想要成为首辅必然会对张居正不利,何况兼任吏部尚书的高拱,最近搞出的动作的确不小。

曾经将高拱弹劾破势他离开朝廷的胡应嘉和欧阳一敬,被高拱想尽办法逼得他们离开朝廷,并且将二人彻底除掉,而刚刚入阁没多久的赵贞吉,高拱仗着自己是吏部尚书,笼络越来越多的人弹劾赵贞吉,最终迫使这位大学士离开。

而此时张居正本就像一叶浮萍在朝堂游荡,徐阶并没给他留下什么根基,而凭借草拟遗诏进入内阁的他,似乎也没有与高拱对抗的手腕,至于首辅李春芳、次辅陈以勤并非什么精于朝政的人,所以此时内阁上下皆有高拱决定,而他同时担任吏部尚书,此时的他远比当年的徐阶更有权势,何况他有徐阶未曾有过的朱载垕十分的信任,但刘博弈清楚高拱的脚步并不会停下,从欧阳一敬和胡应嘉的死,这位高学士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他一定不会放过徐阶,或许他认为只有除掉徐阶,他现在的位置才能彻底安稳。

高拱本来还十分忌惮徐阶在朝中的人脉,但却发现徐阶早早就为自己挖好了坟墓。

海瑞此时因为徐阶在幕后推手的原因,已经当上了应天巡抚,但是海瑞的威名早已传遍大明,或许百姓喜欢这样廉洁的官员,但身为大明的官僚哪个没有贪污之事,因此江浙一带听闻顶头上司是这位海瑞大人,竟然发生官员纷纷逃离的奇闻,其中多以贪官为多。

江浙本就富庶哦,当年张士诚便是在此处起家,但因为海瑞的到来,富贵人家都收起了自己的摆设,装起了穷人,为的就是别被这位海大人盯上。

如今的应天府到显得有几分荒凉,但海瑞并不会因为这些而改变他的做法,立即下令,不收取百姓的状费,为的就是吸引百姓们告状。

海瑞离京前,刘博弈便知晓应天这一路可能会惹出乱子,所以派出了数十名锦衣卫,以保护海瑞为名实则是为了协助海瑞办案。刘博弈自然不会担心海瑞不会秉公执法,怕的就是此人不懂得变通,触犯了眉头,毕竟刘博弈每年维持锦衣卫和各地大量的士兵所得的钱财有大半是从应天府得来,此处距离南京不远,有很多支持刘博弈的商贾,海瑞若是对这些人动手,刘博弈肯定不会答应,这些并非是私心,毕竟他不缺钱,二十因为这些是刘博弈多年经营得来,其中的任何一环被打破都会影响他在整个大明的布置,何况在应天府还有许多刘博弈的旧识,比如徐阶就在此处。

海瑞就这样大刀阔斧的开始审理各种案件,来告状的人的确不少,再经过锦衣卫的仔细筛选后,海瑞皆是酌情处理,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当然有不少告假状的,对于这些人,刘博弈早早就做出安排,但凡家人不论是否有罪,一并处死,刘博弈这是狠下心来做了绝户计,对于这样妄图从中谋取好处的投机者刘博弈从不同情,何况是要欺骗海瑞,海瑞若是坏了名声,他便再无立于官场的根本。

海瑞处理了不少贪官污吏,但却没有人狡辩,因为这些人并非是惧怕海瑞,既然入朝为官,还是在如此富庶的江浙,哪个能在朝中没有靠山人脉,但他们之所以会乖乖认罪,不是因为随行的锦衣卫,而是一步步让海瑞升迁为应天巡抚的徐阶。

即使不是内阁首辅,徐阶的故吏门生依旧遍及朝野,即使远离京城,徐阶也就有他的权势,而海瑞在不断审理各种案件,很快发现应天府最大的贪官正是徐阶。

徐阶虽然入朝为官时,收了不少贿赂,连从严嵩家查出的银两他也分得不少,但海瑞显然是查不到这些,而徐阶的两个儿子,虽然没有入朝为官,但是仗着徐姐的权势,侵占了大量的土地,不过毕竟是徐阶的儿子,连感怒的人都没有,何况感言的。锦衣卫也是拼命压下此事,但徐阶的两个儿子实在太过嚣张,似乎想要追赶严世蕃一般,并不把海瑞放在眼里,毕竟是徐阶提拔上来的人,还能对两位徐公子出手不成。

海瑞虽然直来直往,从不考虑权势人情,他只做他认为对的,对大明江山有利的事,至于徐阶的提拔他虽然心里清楚,但这并不妨碍他拿回徐家侵占的土地。

但毕竟是因为徐阶海瑞才有今天的位置,所以他并没有亲自率人打上门去,而是含蓄的给徐阶写了封信,其中的大意就是希望徐阶能够退还侵占的土地。海瑞是徐阶一手提拔上来的,这个苦果他的确该吃下,所以回信给海瑞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且许诺退还一部分土地。

徐阶的做法已经十分妥当,算是给足了海瑞脸面,毕竟是他亲手提拔上来的人,支持下后辈也是情理之中,何况曾经的徐首辅都退地了,应天府还有谁会不买海瑞的面子。

但海瑞却觉得这些还不够,徐阶应该退还所有侵占的土地,徐阶家并不缺银子,留下自家的耕地已经是足够。

这件事锦衣卫根本掺和不进去,只好将此事写信快马加鞭送回京城交给刘博弈。刘博弈知晓后,也不知如何是好,徐阶已经退出了朝廷,为的就是安稳渡过余生,显然除了权势,便是钱财土地才会让徐阶安心,而海瑞向徐阶要求退地,这是让他不得安宁啊,毕竟徐阶带回的银子终究会花干净,而地则能源源不断的带来银子。但海瑞是个死脑筋,不把地收回决不会罢休,而且并不会因为徐阶的人情而停下。

刘博弈最后各自给海瑞和徐阶写了一封回信,都用上了他的大印,明确表明自己刘氏子孙的身份,而其中意味着的则是可比肩皇帝的权势。

写给徐阶的回信,刘博弈希望徐阶退还全部土地,至于银子由他亲自出钱补上,徐阶肯定是犟不过海瑞的,倒不如顺了海瑞,给双方都捞了个好名声。

而写个海瑞的回信则是循序渐进,刘博弈在心中将徐阶的生平介绍的清清楚楚,无论如何海瑞也该卖这位前辈几分情面,地是大明的,当然要收回,但毕竟要给徐阶时间,否则伤及了徐阶对他的一份恩情,未必会捞得一份好名声。

刘博弈算是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但目的终究是让徐阶退地,若是徐阶不肯,刘博弈也没有丝毫办法,为了能够说服徐阶,显示刘博弈作为一个“后辈”的诚意,从南京、江浙,刘博弈抽调十万两白银,立即送往徐阶府上。

不久后,刘博弈并未受到海瑞的回信,但徐阶的回信却到了,其中明确表示徐阶愿意退地,但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徐家的几处宅院也占据了不少土地,希望刘博弈能在其中调和,希望海瑞网开一面。

从信里刘博弈看得出徐阶对海瑞的无可奈何,最终只能同意刘博弈的法子妥协,刘博弈自然是答应下来,而且从跟随在海瑞身边的锦衣卫传信回来,海瑞已经收回徐家的退地十之一二,看来海瑞也愿意遵从刘博弈的建议。

不久后刘博弈又一封信送到海瑞手上,其中又对海瑞的赞赏,但更多的是希望海瑞能够给徐阶多留些土地,因为上面有属于徐家的宅院,都是靠大量人力物力所得,刘博弈愿意向朝堂支付银两,以求租地。

而同时共计一百五十万两白银送至徐家,徐阶也算心满意足,退地的速度更加快了,但是海瑞迟迟没有给刘博弈回信,而徐家占据的土地仅仅剩下建造宅院的那些。

刘博弈本以为就会这样结束,但另他没想到的是他等了许久海瑞的回信却是朝廷并不想把那些地租借给徐家,按法必须收回,至于上面建造的宅子,也应当拆除。

海瑞居然趁着这个时间特意向朝廷请示了此事,刘博弈很快就发现问题不对劲,因为给海瑞做出回复的人不是首辅李春芳,也不是皇帝朱载垕,而是大学士高拱。海瑞给刘博弈的回信不管是朝廷中何人回复,却坚定了他的想法,徐阶家占据的土地必须要退,而且没有商量的可能,刘博弈也感觉到其中的难处,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是否退地那么简单,毕竟徐家的宅子可以不要,刘博弈可以再出钱让徐阶在别处再建房子,但是其中蕴含的确实高拱的阴谋以及针对徐阶的青锋,而徐阶应对此事的态度才是最终的结果,按照徐阶当年对待高拱的脾性,未必会这样放弃,因为徐阶依旧拥有着他的权势,他并非当年夏言离开朝廷后那么无助,夏言的郁郁而终徐阶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他决不会同样的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刘博弈将事情的前后因果,以及高拱掺和其中和其中的利害关系都清楚的写在信中,最好的结果就是徐阶退还所有土地,这样才不会让高拱有机可乘,毕竟徐阶不在朝中为官,他仅剩的人情和人脉日间稀少,此时未必就是高拱的对手,自从高拱整治了言官,这位高学士的地位也在与日俱增。徐阶最终同意了刘博弈的想法,不在朝为官,果然是举步维艰,徐阶放弃了自家的宅子,刘博弈因此又偿还徐阶三十万两白银,以及大量的财物,刘博弈花费了两百万两白银才彻底解决了此事,给徐阶还是海瑞都有了一个满意的结果,而这两百万两也是当年抄“严党”官员们的家所剩,对于刘博弈并非极大的损失,毕竟徐阶这些年为大明做出的贡献岂止两百万两白银,何况这有阻止了一次朝堂上上的争斗。

但出乎刘博弈意料的事情并没有这样结束,徐阶退还所有土地后,朝廷中大量言官开始弹劾徐姐教子不严,而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成功,背后的始作俑者当然是高拱,在高拱的推波助澜下,徐阶的两个儿子被罚充军。高拱的报复终究是来了,不过刘博弈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高拱骨子里有仇必报,当年的欧阳一敬和胡应嘉都已经丢掉了性命,高拱岂会这么容易放过徐阶,刘博宇立即命人去保护徐阶,以及他的家人。

而负责审理此事的是苏州兵备使蔡国熙,而他身为高拱的学生,入朝多年没少受到徐阶打压,徐阶两个儿子充军之事,就由他亲自督办。本来还是风光无限的两位徐公子就这样被发配边疆,当天夜里,徐阶暂住的宅子便冲进来一伙歹人,还好刘博弈提前安排了人手,徐阶一家有惊无险,最后被刘博弈安排前往南京,南京是刘博弈能为徐阶准备最为安全的地方,当年于谦也是在此地渡过余生,即使是皇帝亲自出面也无可奈何,至于补偿给徐阶将近两百万两白银的财物他也悉数收回,就当是徐家的救命钱,而徐阶恳求刘博弈务必保全他两个儿子的性命。这件事刘博弈早已安排下去,向严世蕃一样让徐阶的两个儿子当逃兵半路逃回南京的事刘博弈显然不会做,但保护徐家兄弟安全到达边疆还是可以,至于在军营的安全,刘博弈也只能尽力,毕竟刀剑无眼,这两位公子可是要亲自上阵杀敌的,若是战死沙场,徐阶也说不得什么,但能求儿孙多活一日已是幸事。

徐阶一家安全定居在南京后,刘博弈借着会钟离的机会亲自去拜访徐阶,当面询问他,是否有重新入朝为官或者说担任内阁首辅的想法。徐阶的回答是没有,并非搪塞,而是发自肺腑的拒绝,而刘博弈也是自那时开始刘博弈决定信任高拱,虽然高拱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但并不意味着他是严嵩一样的奸臣,他可以像徐阶一样为大明的江山做事,为大明的安定而奋斗。

当刘博弈决定起身回京时,徐阶找到他,希望刘博弈能够劝说高拱罢免海瑞,这样的人的确不适合在朝廷做官,当年是徐阶自己看走了眼。刘博弈同意下来,同时他也想起朱厚熜临终前对他说的话,不过此事只有他知晓,此时徐阶既然不在朝堂,刘博弈便安心告诉徐阶,他听后,将近七十岁的老人竟然愣在原地,迟迟没有回过神来,约是半柱香的时间过去,徐阶才缓缓谈了口气,平淡说道:“先帝终究......”徐阶话只说了一半,后面却忽然顿住,刘博弈不愿意多问,便匆匆告辞,准备返回京城,在路上刘博弈便听闻海瑞已经被高拱罢免的消息。

高拱能坐到今天的位置,自然是早早看透了海瑞,这样的人终究不是一个能够为朝廷做事的人,及时他忠心与大明,忠心于皇帝,但终究因性情所限制,最终不过是遭人利用罢了。海瑞既然已经回家,刘博弈也算是对徐阶有了交代,而京城朝堂也被高拱安排的仅仅有条,大权在握的高拱并没有人能够阻止他的脚步,而朱载垕的完全信任,让他比徐阶更能大展拳脚。若是权谋高拱并比不上徐阶,但治理国家高拱足可与徐阶比肩,高拱善用人才,大明再次稳定,国运昌盛。

而当年王守仁曾经镇压过得两广叛乱从来没消停过毕竟两广属荒凉之地,没有钱财自然就有人要叛乱,土匪横出,人民深受其害,而高拱派出治理此处的人则是殷正茂,一个天下皆知的贪官。

殷正茂虽然是文官出身,但他极其擅长带兵作战,军事谋略过人,刘博弈本有意拉拢此人,为的就是巩固大明各地军力,但此人过于贪婪,从赋税到军饷只要他能染指的必然要分一杯羹。

而高拱此次却要任命殷正茂来解决两广叛乱,朝堂之上几乎没有人支持他,因为所有人都认定殷正茂必然会贪污军饷,到时还如何平乱。高拱却直言殷正茂虽然贪婪,但却有能力平定叛乱,即使派出一个廉洁之人,但叛乱为除又有何用?朝堂上的大臣瞬间想到的皆是海瑞,所以不得不同意了高拱的建议,命殷正茂带兵平乱。

军饷殷正茂必定是要贪下的,刘博弈听闻此事后,出资二十万两白银,为的就是一半让殷正茂去贪,剩下的则作为士兵的补偿。

几个月后殷正茂班师回朝,叛乱已除,但同时殷正茂也贪了个盆满钵满。

作者酒池肉林其他书: 武魂:开局签到光明圣龙 武魂:开局传承蓝电霸王龙 我的微信有个天庭红包群 诸天万界:开局一条青眼白龙
相关推荐:重生之吸灵女法师无敌娱乐王吊墓人诱色不倾城贾宝玉:养家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