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皇家媳妇日常 >皇家媳妇日常

118、第118章

张李氏走过了战乱的岁月, 她是吃过真正苦头的老人家。

对于儿子孙子们的期望, 就是希望张家一族能够繁衍昌盛。比起活着,其它什么的都已经不重要了。

张李氏心头有些叹息。

她一个老人家,自然不会喜欢搬迁的。毕竟, 这一回离开了京城,何年何月才能再归来?许是若到时候, 张李氏本人已经死在异乡。

但是,那又如何呢?

想比起客死异乡, 张李氏更害怕她的迟疑, 为子孙们招来了灾祸。

当断则断,张李氏的心头已经有了决定,那就是说服了当家的儿子张启。张家一家子人, 全部北迁。

去蓟城也罢, 也哪儿都好,就是往北边走。

离开这等对张家有危险的地方。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张家的荣华富贵不重要, 只要儿孙皆在,张李氏就满足了。

晚间。

福娘夫妻和三个儿子已经告辞了。

燕王、燕王妃皆在京城,福娘和夫君朱高熙领了儿子们回娘家,也不可能小住的。至多,就是吃个午饭, 聊一聊家常罢了。

酉时。

京城,外西城的甜水巷子口,张家。

张李氏唤了儿子、两个孙子谈正事儿。至于张闵氏, 则是去哄了儿子张嘉善睡觉。

至于柳秀秀,就是给婆婆张李氏,还有丈夫的碗中添了茶水。她是一个旁听者。

“启儿,高熙那孩子今日定然与你谈了大事。”

“且说说吧。”张李氏开口,对儿子张启问了话道。

“女婿让咱们搬家去蓟城。”张启简单的回了一句。张李氏听后,看了儿子张启一眼,又看了孙儿张春旭、张春福一眼后,问道:“那么,启儿你是一家之主,你的意见是什么?”

张启没回话,是沉默在那儿。

“你还没拿定主意?”张李氏问道。

张启点点头,回道:“咱们家业在京城,哪能说走就走……”

张启是连孙儿都有的人了,这家业搁这儿,是张家二十年的基业啊。这真是说扔了就扔了?谁舍得。

要知道,张启和两个儿子可都是官场上的人物。

这大周朝的官位,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想当官的人多去了,你走了,别人巴不得。可你走了后,再想回来,就难了。

官啊,官啊,官字两张口,这可是大大的好差事。

想一想读书人,多少人读了一辈子的书,也没能谋到一个官位。

张家三个官帽子,这是多少的荣耀?在张启眼中,他对得起张家的列祖列宗了。毕竟,在他张启这一辈儿里,他就是让张家成功转型,从农民的百姓之家成功转型成为了官宦之家。

虽然,家里三个男人的官帽子是小了一点。

那又如何呢?

这成年的三个男人,可都是官儿。

是个官儿,那就了不起。至少,张启最得意的事情,便是如此。

这说是搬迁到蓟城去,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张家目前的一切,在官场上的打拼,全扔了水里打漂了,全是白费了。

二十来年的经营,一朝全部成了泡影,是个人就受不了。

张启上了年纪,一般年纪大些的人,就是保守些的。

半辈子的积赞在这京城里,人脉在这里,官帽子在这里,说扔了就扔了,张启舍不得,大大的舍不得。

再则,这世道太平着,让女婿一翻话说说,就把家业舍这里。张启真是下不了那等大的决心。

大决心,大意力,不是人人都有的。

张启若有的话,他不会在拱卫司二十来年了,还是个小官儿。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心态,决定了了张启的升迁速度。

张启这个人,就是一个保守型的人。

“唉。”

张李氏一声叹息。

当娘的,最了解自己的儿子。

张李氏一个寡妇把儿子养大,那些年里供养儿子念书,后来给儿子娶妻,又掏了私房给儿子走门路,进了拱卫司当差。

再然后,支持儿子把家从凤凰村迁来京城。

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可以说,张李氏自认为,她一个妇人,不是一个贪婪的,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张李氏很清楚,得到什么?付出什么?

张李氏讲究就是一个公平。这一辈子,张李氏活得自认为明明白白。

可偏偏这一回,张李氏就不能同往常一样了,她要逆了一回儿子的心思。张李氏想了一想后,说道:“启儿,咱们家有今天,你的功劳摆那儿。”

“春旭、旭福两个孙儿,都是清楚你这个当爹的不容易。”

张李氏先表扬了儿子的功劳。

张启对张家的作用,确实在那儿。

要知道,不是张启当了官儿,张春旭、张春福的未来,那能有如今的光明?

毕竟,凤凰村那个穷疙瘩地,祖祖辈辈想走出来的张氏族人,有几人成功了?这目前瞧来,也就是张启这一家子。

“只不过,启儿,咱们一家子人,这最重要的不是京城的目前家业。我这老婆子活了这些年月,算是看明白了。”张李氏感概,说道:“这人活一辈子,图一个四世同堂,儿孙贤孝。”

“启儿,娘掏心窝子跟你说一句。”

张李氏神色很慎重,她说道:“这一回,咱们得搬去北边。不是蓟城也行,总之,往北边而去。全家都走。”

“今个儿,我请了卦,必需得走。”

张李氏说得非常的严肃。

她的语气,让张启是神色变了。

张启对自己的亲娘张李氏自然是了解的。张李氏当年能养活他,能让他好好读书娶妻,没操心了家里的银钱事。靠的什么?

靠的就是一手的奇门术数,靠得就是被乡里人称为“神婆”的本事。

张启对亲娘的本事是信服。

正因为如此,有了张李氏的话,张启心头的天平改变了。

这张李氏亲娘一句话,顶了其它的万般事。

“娘,你都说了句实在的。儿子自然听你的。走,咱们全家都走,离开京城,去北边。北蓟城。”北边哪儿好?

在张启看来,自然是他闺女嫁得地方蓟城好。毕竟,那地方去了,有女婿女儿的照应。

总归,是能够安生的地方。

张启这般下了决定。

张春旭、张春福生为儿子,肯定得听亲爹的话。

“爹,咱们不能说走就走。爹,咱们父子三人的身上,还有官身在呢。”张春旭提了关键的地方。

“大哥,这有何难的?”张春福笑说道:“这官帽子谋到头顶带上,叫一个难。这想脱了官帽子,不知道多少人是巴不得?”

“咱们空出来的位子,有的是人想钻营上。”张春福表示,这世道里想当官的人,太多了。

他大哥的考虑,简直是为古人担忧,白担的。

“你们父子三人的话,都在理。”张李氏下了结论,结束了父子三人的议论。张李氏说道:“我病了,我老婆子病的重。你父子三人,启儿,你也病了,病重辞官。”

“春旭、春福,你两个小子要照顾长辈,皆辞官回家。”张李氏说了她的交待道。

“这太巧合了,有些不太体面吧?”张启磕磕绊绊的说了一句话道。

“甭管真假,有个糊弄的借口就成。”张李氏瞄了儿子张启一眼,道:“快刀斩乱麻。”

“你早些辞官回家亦是好的。”张李氏的话,只能说明了她的态度,那就是让儿子张启早些从官场上摆脱了出来。

张启心头其实还是有些不舍得的。

在官场上混了这些年来,突然就要离开了,唉,张启一声叹息。最后,还是同意了他娘的主意。就像他娘说的,甭管如何,这就是一个借口,能糊弄了人就行。

更何况,两个儿子的话,更在理。

这世道里,人人想当官,他们爷三的官帽子一扔出来,得让多少人笑坏了。别人是巴不得,官场上再有空位子出来呢。

“依娘的意思。”

“我明个儿,就请了病休。至于辞官嘛,就再晚些天。”张启说道:“待圣上的封后大典结束了,我这辞官的事儿一定是妥当了。”

“那就好,那就好。”张李氏满意了。

“启儿你是辞官了,春旭、春福两个孩子这边,就更是方便些了。”张李氏对媳妇柳秀秀说道:“秀秀,这事情你都知晓了结果,咱们家中的一切,就要你和春旭媳妇操办了起来。”

柳秀秀瞧着婆母这样讲话了,自然是点头。

“娘放心,我都搁心上。”

柳秀秀也是一个爽快的人。

这等时候,哪有空闲的功夫是打了哈哈,柳秀秀觉得既然婆母和夫君都拿了主意,她自然是听从了便是。

出嫁从夫,柳秀秀这等这个时代教育出来的女子,在婆家里的地位,自然是依附于婆母的。

媳妇媳妇,多年媳妇熬成婆。

柳秀秀在张家也是看得明白,再加上女儿女婿今天专门回来一趟,又是多方的谈话。柳秀秀不傻,听出来一些门道了。

而且,婆母和夫君都做了决断,柳秀秀也巴不得儿子、孙子将来平平安安。

荣华富贵,人活着,才能享受。

其它的,皆是身外物罢了。

相关推荐:风起长安绿茵之刺客传奇怪哉奇闻录生命摆渡人都市:八岁神豪,被小姨直播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