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大唐:开局复活李元霸 >大唐:开局复活李元霸

第74章成为千古美事

没病走两步,要啥马,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土豪就是伙夫,等等句子,也成为了长安城当中的最新流行语。

如此现象级的火爆,在魏征一等人的预料之中。

这还不算什么,仅仅只是长安城。

按魏征的估计,等这小品在全国州府推行开之后,这小品将会火遍整个大唐,人

人传颂,搞不好会成为千古美事!

虽然小品很是火爆,但现在的长孙胜,却不太高兴的起来。

原因是,长孙胜的招聘,倒也招到了一些还能看得过去的演员,可以扩大演出规模。

但是好的小品剧本却始终没人能完成,小品这种形式太过超前于时代,寻常人根本无法这么快跟得上潮流。

向来都是演员好找,剧本难求,因而长孙胜也是头疼,看样子只能自己再改编几个前世小品。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他人编剧的小品。

这一日。

各大戏院的小品照常演出。

一位名叫元稹的书生,拿到了一张《卖拐》小品的票。

这个时候元稹的声名还不显。

未来的元稹,那是写出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历史上极负盛名的大诗人!

其所著的《莺莺传》,乃是唐传奇中的范本!

元稹现如今在长安城读书,父亲早逝,靠母亲供应读书,生活很是贫困。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入朝为官,只能够在长安城里面一边读书求学,一边寻找机会。

对于戏剧,元稹一直都是略有兴趣,他自己也曾动手写过一些故事,曾经写过一个女主叫莺莺的故事,只是还未能完善。

不过元稹一直都认为,这些戏剧还不如他自己写得好,只不过是打发时间而已。

现在应该忙着求学,不宜分心。

因而若不是有人送了他一张票,不去可惜了,他都不想去看这火爆长安城的小品。

直到元稹在长孙胜的戏院里,看完了整场小品。

然后元稹就被深深震撼了!

这小品也太好了吧!

他元稹一直自负自己的文才在同辈当中无人可及,可是这小品以其全新的形式,直接冲破了元稹原有的思维方式,把元稹震撼的无以复加!

因为哪怕是李世民,魏征这些名臣,又或者戏院老板这些看似专业的人士,其在编故事的天分上,都远不如元稹。

只有元稹这等天分极高,聪明绝顶之辈,才能够越发看出来小品这一形式的先进性!

因而受到的冲击也就越大。

本来想要走仕途的元稹,见到小品演完之后,有招聘的消息,现在连考虑都没考虑,元稹直接就扑过去,要应聘编剧。

戏院二楼。

长孙胜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实在是有些头疼。

这李世民又来催他长孙胜定制普法小品。

还有魏征,也是唠唠叨叨,希望长孙胜能多出点力,帮大唐把普法工作做好。

长孙胜哪有那工夫。

他正准备着手改编一部前世小品《打工奇遇》,眼下《卖拐》的热度慢慢已经开始下滑,应该要上第二部小品。

就在长孙胜头疼的时候,戏院伙计说有人来应聘编剧,并且通过了初试。

长孙胜不由来了兴趣。

能通过他初试的人可不多,虽然他的初试很是简单,只需要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即可。

这段时间内,应聘编剧的人也有不少,可他们的水平都不怎么样,因而能进入到复试人都不多,而且都被长孙胜几个问题刷了下去。

长孙胜立即要让伙计叫那人过来面试。

过不多久,有一名书生走上楼梯,到了长孙胜跟前,对长孙胜作揖。

"您是李老板?小生名元稹,看了您的小品,实在惊为天人,故而前来应聘编剧,希望李老板可以收留。”

元稹?

长孙胜感觉自己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印象不是很深刻,好像是唐初的一名大诗人。

见这书生元稹身上确实有一股与其他人不同的书生气,长孙胜觉得不错。

李世民和魏征知道,这不是一般的书生所能拥有的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是学富五车之士,断难有这样的气质。

这个元稹不同凡响。

长孙胜问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你曾写过什么故事,可否给我看看?”

元稹恭敬说道:

"小生曾经写过几个故事,其中有一篇名《莺莺传》的,虽然只是初稿,但小生自己很是喜欢,您如果要看,小生这就回家去取。”

长孙胜点了点头。

让元稹回去。

元稹所住之处不远,也就一刻钟便回来。

把一卷手写的书双手递给长孙胜。

长孙胜接过翻阅。

李世民和魏征好奇,也凑上去看。

然后点了点头。

"字不错。”

以李世民和魏征的见识,能让他们称之为字不错的,那都是当代大家水准。

然后,李世民和魏征就被这卷《莺莺传》的内容给吸引了。

男主张生保护过女主崔莺莺,因而两人相识相爱,两人感情越来越好,私定终生。但张生始乱终弃,却是变了心,认为崔莺莺不足以配得上自己,抛弃了崔莺莺。两人都另娶另嫁,后来张生想要再见崔莺莺,被崔莺莺写诗决绝。

写得虽然还比较粗糙,暂时趣味性及不得《卖拐》,但情节曲折,令人为崔莺莺错付真心而惋惜,那质量也是远超现在大唐市面上的各种戏剧。

而且,李世民和魏征对视一眼,两人都有所确定。

从这《莺莺传》当中,已经可以觉察到元稹的才华。

这元稹果然不是寻常人等,他身上的气质,书法,还有写这本书时的才华,都表明这元稹才学非凡。

就连李世民和魏征都没有胜过元稹的把握!

这样的人才,如果走仕途,其官位一定不低。

长孙胜也已看完了《莺莺传》。

现在他终于想起了元稹是什么人。

此人竟是《西厢记》前身《莺莺传》的作者,难怪如此非同小可。

这《莺莺传》初稿的潜力,实际上比《卖拐》还大。

其实倒也不是说小品就胜过了戏剧,只是小品更容易流传,而且形式新颖,大唐人没见过,故而觉得极好。

像是后世极为经典的戏剧《西厢记》等等,又能够反压《卖拐》一头,成为千古不衰的经典。

李世民亦看出来了这《莺莺传》的潜力,笑着说道:

"长孙胜先生,这作品其实不比你的《卖拐》差吧,只是欠缺了雕琢而已。”

"没想到现在居然还有人能够在某个方面,有机会跟你平手。”

长孙胜亦笑道。

"不错,这《莺莺传》写的确实不错。”

相关推荐:悍妃在上:冷面王爷好疼人地球大买办西游:开局勾魂孙悟空灵躯战将三国之武将培养系统